2021年,依旧不平凡。旧途惜别,新路在望,海问律师事务所向客户、读者、各界朋友以及全体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行至中场,有新常态发生,有旧框架破除,生活继续,经济重拾。这一年,对法律从业者而言,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企业心态等方面的变化,带来机会和挑战。总结起来,可以说是:合规需求上层次,风险管控入日程,争议期待有说法,护航不能少规矩,法律服务能应对。 这一年,海问对前沿法律动态持续关注与追踪,立足专业优势,及时解读新法新规新案例,分享心得,在海问公众号上累计刊发了70余篇观察与评述文章。内容涵盖资本市场、投资并购、私募基金、反垄断、反制裁、争议解决、数据合规及网络安全、生命健康、知识产权、劳动法、税法等专业领域。其中,多篇文章被专业平台转发和收录,很多读者点了“赞”和“在看”,转了发。 为方便您查阅及借鉴,我们将已发布的文章整理分类,集成年度回顾文集。文章链接见文末。本文正文约2,600字,您读得快些,一会儿就读完了。但您如读后面所附的70余篇文章,就需要找个安静的时间,慢慢读。 资本市场方面,我们的文章点面兼顾,既分析了北京证券交易所相关制度的推陈出新,简析了新监管形势下境外上市的法律问题和拟统一实施备案管理的全面变革,关照了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新政;又细致解答了红筹企业境内上市常见问题;更着眼于专项,介绍了《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及时知会了香港股票印花税上调事宜;还以案说法,通过格兰仕要约收购惠而浦的交易来分析上市公司重大交易的规则要点。 海问的“投后管理实务”系列文章别开生面,既有关于投后管理实务的提纲挈领介绍,又对A股IPO投资人特殊权利的终止与恢复、A股IPO投资人面临的反向尽调、A股IPO中投资人/董事需签署的承诺函问题答了疑、释了惑,还专门论及投资人的董事席位问题。如您意犹未尽,明年我们还有更多干货分享。 私募基金方面,我们观察了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制度的最新实践与发展,介绍了深圳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的新机制。还就境外热点地区的监管新面貌、实务新思维进行了分享,涉及BVI有限合伙机制下的单一项目基金安排、香港离岸基金的落地与发展、香港基金新规的利好要点。可以说,内外兼备,双向观摩。您也知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深港通、沪港通、沪伦通、一般ODI(对外直接投资),这些话题,我们都在行。 反垄断,我们有《反垄断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评析,有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新规(征求意见稿)解读;反制裁,我们简介了《反外国制裁法》,中英文双语通晓周知。 打官司,律师可以帮忙。为了不打官司,律师的事先支招一定要有。我们从保千里案入手,分析了非公开定增情形下的机构投资者提起的引人注目的证券虚假陈述诉讼问题。如在香港诉讼,我们也有专业团队,基于我们的认识与经验,我们就两地民商事司法协助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解读,还对“剩余费用条款”的可执行性深入剖析。如您意会,“剩余费用条款”要在兜底,究竟是补偿还是惩罚(条款),是获得法院支持与否的关键。 我们还就《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解读。业内机构和人士建议关注此文。 数据合规及网络安全方面,我们分享了“数据驱动型并购面临的竞争和隐私监管关注”要点,就“数据脱敏”的法律规制与技术内涵、不同法域下的操作流派(匿名化、去标识化、假名化)进行了比较,并替读者体贴发问及细致回答了诸如:“数据脱敏技术与法律效果评价是否可以机械对应”(不容易)、“法律是否可以量化评价数据脱敏的效果”(需要细斟酌)、“数据脱敏的法律效果评价是否可以采用渐进式安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内行话题。此外,我们还就《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情形下的“已/拟”在国外上市的公司如何自我审视提出了中肯建议。另外,别忘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尘埃落定后,有5大最新亮点,我们都进行了实务观察。 生命诚可贵,健康有时价更高。我们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释放的重大利好进行了解读,关键词是,既要创新,又要合规。我们还对中国专利链接制度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医药专利相关方定分止争的注意事项(英文)。 接着说知识产权。除了医药专利外,海问专家还从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角度分享了知识产权其他领域的知识与经验。如,侵权诉讼中“陷阱取证”效力、技术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要件的认定、惩罚性赔偿中的合理许可费标准、职务发明奖励和报酬权益及署名权纠纷的司法判定、反向工程抗辩阻却事由、专利权无效宣告的追溯力。这段话中包含不少“大词”,隔行如隔山,我们可以协助您翻山越岭。 因为太重要,我们另起一段接着说。海问团队研究了商标知名情形下的不混淆抗辩问题,提示了从抗辩角度审视在线教育行业商标侵权风险,还专门阐述了商标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与商标权人损害赔偿问题。 还是因为太重要,我们评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评述了《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法》,探究了专利情报分析在市场竞争态势摸底方面的应用。这样,就基本全了。 好的,终于说到每个人都关心的劳动法话题了。今年,海问劳动法团队精心编撰了《海问劳动法双月报》,大家可以数数看,一共出了几期。我们也紧跟形势,对热点话题进行了探析:企业如果不能持续经营,需要关注“企业解散清算中员工安置的典型问题”;如果员工业绩不佳,得思考“银保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影响;如果职场上有人动“花心思”,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职场反性骚扰中单位责任”的法律影响及合规治理安排。 另起一段。北京自贸区灵活用工新规、平台经济新型用工模式中的劳动关系认定、员工管理与个人信息保护的鱼和熊掌,这些都值得了解和思考。还有一个沉重的话题,视同工伤认定中死亡时间的判定问题,希望大家都别用到这个知识点。 税法,就是“税+法”。组织财政收入,主要靠收税;不多不少去交税,主要靠懂法。今年的爆款话题“明星、网红补税”事件,我们分成5个切片,分析了税收中的法、理、情。我们也以企业重组和股权激励的涉税规则为例,评析了税收征管“放管服”新政的松与紧。我们还评析了一起税务行政诉讼再审案件(发票虚开否定案)。最后,可能是不太重要的,我们对《印花税法(草案)》和《印花税法》的条款也进行了评析(不是指法不重要)。 元旦佳节之际,您读到这里,非常感谢! 恭祝各位新年新气象! 新年新收获! 我们将2021年“海问观察”文章附列于后,谨供各位参考。 Reshaping the Regulatory Landscape for Chinese MedTech Industry
2021年,依旧不平凡。旧途惜别,新路在望,海问律师事务所向客户、读者、各界朋友以及全体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行至中场,有新常态发生,有旧框架破除,生活继续,经济重拾。这一年,对法律从业者而言,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企业心态等方面的变化,带来机会和挑战。总结起来,可以说是:合规需求上层次,风险管控入日程,争议期待有说法,护航不能少规矩,法律服务能应对。 这一年,海问对前沿法律动态持续关注与追踪,立足专业优势,及时解读新法新规新案例,分享心得,在海问公众号上累计刊发了70余篇观察与评述文章。内容涵盖资本市场、投资并购、私募基金、反垄断、反制裁、争议解决、数据合规及网络安全、生命健康、知识产权、劳动法、税法等专业领域。其中,多篇文章被专业平台转发和收录,很多读者点了“赞”和“在看”,转了发。 为方便您查阅及借鉴,我们将已发布的文章整理分类,集成年度回顾文集。文章链接见文末。本文正文约2,600字,您读得快些,一会儿就读完了。但您如读后面所附的70余篇文章,就需要找个安静的时间,慢慢读。 资本市场方面,我们的文章点面兼顾,既分析了北京证券交易所相关制度的推陈出新,简析了新监管形势下境外上市的法律问题和拟统一实施备案管理的全面变革,关照了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新政;又细致解答了红筹企业境内上市常见问题;更着眼于专项,介绍了《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及时知会了香港股票印花税上调事宜;还以案说法,通过格兰仕要约收购惠而浦的交易来分析上市公司重大交易的规则要点。 海问的“投后管理实务”系列文章别开生面,既有关于投后管理实务的提纲挈领介绍,又对A股IPO投资人特殊权利的终止与恢复、A股IPO投资人面临的反向尽调、A股IPO中投资人/董事需签署的承诺函问题答了疑、释了惑,还专门论及投资人的董事席位问题。如您意犹未尽,明年我们还有更多干货分享。 私募基金方面,我们观察了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制度的最新实践与发展,介绍了深圳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的新机制。还就境外热点地区的监管新面貌、实务新思维进行了分享,涉及BVI有限合伙机制下的单一项目基金安排、香港离岸基金的落地与发展、香港基金新规的利好要点。可以说,内外兼备,双向观摩。您也知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深港通、沪港通、沪伦通、一般ODI(对外直接投资),这些话题,我们都在行。 反垄断,我们有《反垄断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评析,有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新规(征求意见稿)解读;反制裁,我们简介了《反外国制裁法》,中英文双语通晓周知。 打官司,律师可以帮忙。为了不打官司,律师的事先支招一定要有。我们从保千里案入手,分析了非公开定增情形下的机构投资者提起的引人注目的证券虚假陈述诉讼问题。如在香港诉讼,我们也有专业团队,基于我们的认识与经验,我们就两地民商事司法协助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解读,还对“剩余费用条款”的可执行性深入剖析。如您意会,“剩余费用条款”要在兜底,究竟是补偿还是惩罚(条款),是获得法院支持与否的关键。 我们还就《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解读。业内机构和人士建议关注此文。 数据合规及网络安全方面,我们分享了“数据驱动型并购面临的竞争和隐私监管关注”要点,就“数据脱敏”的法律规制与技术内涵、不同法域下的操作流派(匿名化、去标识化、假名化)进行了比较,并替读者体贴发问及细致回答了诸如:“数据脱敏技术与法律效果评价是否可以机械对应”(不容易)、“法律是否可以量化评价数据脱敏的效果”(需要细斟酌)、“数据脱敏的法律效果评价是否可以采用渐进式安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内行话题。此外,我们还就《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情形下的“已/拟”在国外上市的公司如何自我审视提出了中肯建议。另外,别忘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尘埃落定后,有5大最新亮点,我们都进行了实务观察。 生命诚可贵,健康有时价更高。我们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释放的重大利好进行了解读,关键词是,既要创新,又要合规。我们还对中国专利链接制度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医药专利相关方定分止争的注意事项(英文)。 接着说知识产权。除了医药专利外,海问专家还从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角度分享了知识产权其他领域的知识与经验。如,侵权诉讼中“陷阱取证”效力、技术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要件的认定、惩罚性赔偿中的合理许可费标准、职务发明奖励和报酬权益及署名权纠纷的司法判定、反向工程抗辩阻却事由、专利权无效宣告的追溯力。这段话中包含不少“大词”,隔行如隔山,我们可以协助您翻山越岭。 因为太重要,我们另起一段接着说。海问团队研究了商标知名情形下的不混淆抗辩问题,提示了从抗辩角度审视在线教育行业商标侵权风险,还专门阐述了商标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与商标权人损害赔偿问题。 还是因为太重要,我们评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评述了《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法》,探究了专利情报分析在市场竞争态势摸底方面的应用。这样,就基本全了。 好的,终于说到每个人都关心的劳动法话题了。今年,海问劳动法团队精心编撰了《海问劳动法双月报》,大家可以数数看,一共出了几期。我们也紧跟形势,对热点话题进行了探析:企业如果不能持续经营,需要关注“企业解散清算中员工安置的典型问题”;如果员工业绩不佳,得思考“银保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影响;如果职场上有人动“花心思”,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职场反性骚扰中单位责任”的法律影响及合规治理安排。 另起一段。北京自贸区灵活用工新规、平台经济新型用工模式中的劳动关系认定、员工管理与个人信息保护的鱼和熊掌,这些都值得了解和思考。还有一个沉重的话题,视同工伤认定中死亡时间的判定问题,希望大家都别用到这个知识点。 税法,就是“税+法”。组织财政收入,主要靠收税;不多不少去交税,主要靠懂法。今年的爆款话题“明星、网红补税”事件,我们分成5个切片,分析了税收中的法、理、情。我们也以企业重组和股权激励的涉税规则为例,评析了税收征管“放管服”新政的松与紧。我们还评析了一起税务行政诉讼再审案件(发票虚开否定案)。最后,可能是不太重要的,我们对《印花税法(草案)》和《印花税法》的条款也进行了评析(不是指法不重要)。 元旦佳节之际,您读到这里,非常感谢! 恭祝各位新年新气象! 新年新收获! 我们将2021年“海问观察”文章附列于后,谨供各位参考。 Reshaping the Regulatory Landscape for Chinese MedTech Industry
Beijing ICP No. 05019364-1 Beijing Public Network Security 110105011258